接地模块工作原理和作用跟变电站使用时的间距是多少合适
[一]、石墨型接地模块工作原理和作用
地网的接地电阻主要由接地体及其连接材料的自身电阻、接地体与周围土壤的接触电阻以及入地电流在土壤中的扩散电阻构成,其中接地体与土壤的接触电阻和入地电流在土壤中的扩散电流是接地电阻的主要部分,占接地电阻的以上。
传统的接地体多为金属导体,如扁钢、圆钢、角钢、钢管、铜棒、铜板等。用传统接地材料做地网受季节影响较大,接地电阻不够稳定,地网使用寿命相对较短,在土壤电阻率特别高的条件下难以解决接地问题。
石墨型接地模块以导电性、稳定性非常好的金属材料为主体,以表面经处理的金属材料作骨架,通过设备挤压成型。
本产品与传统接地体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降低接触电阻,石墨型接地模块的主体材料与土壤的物理结构相似,能与土壤结合为一体,使接地体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比金属接地体大许多倍,增大了接地体的散流面积,降低接地体与土壤的接触电阻,因此能显著提高接地效率,减少地网占用土地面积。
(2)接地电阻稳定:石墨型接地模块自身有吸湿能力,使它周围的土壤保持湿润,接地模块发挥导电作用;同时,接地体中导电物的导电特性不受干湿度、高低温等季节变化的影响,因此能提供稳定的接地电阻。
(3)减少地电位反击:石墨型接地模块的非金属材料使电阻率相差巨大的金属与土壤之间形成一个变化比较平缓的低电阻区域,当大电流冲击时,可降低接地体、接地线暂态电位梯度,降低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减少发生地电位反击的概率。
(4)使用寿命长:石墨型接地模块的主体本身是材料,它的金属骨架采用的是表面处理的金属材料,因此该接地体总体性能优良,使用寿命达到三十年以上。
[二]、变电站使用方形接地模块时的间距是多少合适
方形接地模块一般应用在变电站、电厂、输电线路等的接地,传统的接地体接地电阻会随着气候(土壤潮湿程度)的变化发生起伏,同时随着腐蚀的加剧,地阻也不断增大,影响防雷效果。随着输电线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于输电线路工程中,方形接地模块是一种以非金属材料为主的接地体,其材料具备环保、稳定、不易腐蚀、降阻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在防雷接地系统中。
变电站的防雷方形接地模块正确的安装会有它的限度利用自身的特点发挥很好的降阻功能。
1、方形接地模块垂直施工时,按照设计图纸在需要埋设方形接地模块的位置开挖沟槽,沟槽的直径以方便放置方形接地模块为宜,为水平接地体埋深加上方形接地模块的长度。
2、模块的镀锌钢金属电极芯与钢接地体的连接宜用焊接,焊接处应焊渣并做相应的处理。铜金属电极方形接地模块与铜接地体的连接时,可采用沧州恒泰放热焊接技术,详细介绍见“放热焊接”部分,也可采用金具连接,并设防松螺帽和防松垫片。
3、方形接地模块在接地体上布置时,每两块之间的距离3~5m为宜。在山区线路伸长射线接地体上,每两块之间的距离大于5m为宜
4、在接地电阻要求不高,且土壤电阻率小于1000Ω·m的情况。可采用深埋接地,接地体及方形接地模块直接埋设在杆塔基础下。这样做可减少征地费用,且接地装置受季节因素影响小
5、在土壤电阻率特别高的山区,可配合离子缓释填料进行施工,离子缓释填料具有吸湿的特性,加强方形接地模块的降阻效果。
6、方形接地模块在铺设过程中,应先在坑的底部铺上约10cm厚的细土,再将细土覆盖模块回填约10cm厚。在现场不具备回填细土的情况下,应遵循优先回填细土,后回填沟槽开挖的石渣,回填过程中应逐层夯实。
所以变电站使用方形接地模块应均匀布置的间距在5m~10m为宜,方形接地模块在大型变电站接地网中,宜分布在接地网的外围站区时降阻效果是到达极点的。